工作两年半,学到三个道理:
1. 凡事先说“好的”
2. 好话公开说,坏话私下当面说
3. 老板让干嘛就干嘛
除此以外,还学会一个人生哲理:
同事A,觉得现在的工作了无滋味,觉得自己不是IT的料。我问它,你为什么不辞职。它说,辞职以后就找不到和现在工资一样高的工作了。我说,如果我是你,我宁愿先把房子卖了租房子住也要辞职。
同事B,我虽然不认识,但听其他人说,它早年也在上海的微软干,后来趁着网络泡沫的时候辞职去了美国一家小公司,然后又从小公司跳槽去了美国的微软。而那些同样梦想能transfer到总部的同事,却因为无法舍弃上海的“高薪”和房子,年复一年就只能待在上海。
朋友C,美国留学,后来在香港工作,老婆孩子也过去了,年薪40万USD。后来香港SARS,它的公司不准它撤离,它就辞职回到美国,待业半年才找到一份年薪20万USD的工作。
我们每个人都在做选择:选择工作,选择感情,选择未来。又要降低风险,又希望能创造机会,又想抓住短期利益,又要关注长远目标。相互之间是要平衡的。做的时候,要的是勇气和readiness,以及一点点运气。有些人,比如A,选择的时候总是希望做到万无一失,既不想放弃现在已经有的东西,又想得到一些其他的。这是不可能的,只有少数人有这样的福气。B没有靠福气,而是靠一种舍得放弃的勇气,加上一些运气,实现了A那种人梦想但不可能实现的事情。而C,有舍弃的勇气,但是没有运气,或者说只有勇气而没有作好准备,那么他放弃了的东西就很难再回来了,或者说它原有的本就不是它应得(deserve)的。
其实感情也是一样的。很喜欢的那个还在追,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追到;次喜欢的那个倒主动示好,只待水到渠成。怎么办?继续追?但可能追不到。水到渠成?心里会有遗憾。
就好像当年高考。自己想念的是复旦,但华师大倒给了一个直升的offer。怎么办?接受华师大的offer?马上就可以解脱了,大学也能稳上了,但心里会有遗憾。赌一把考复旦?先要忍受几个月的煎熬,而且还有考不上的风险存在,但考上了就爽了。
每个人都可能会有需要做一道这类选择题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