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看见各种网站和报章上的言论,似乎觉得王家卫和《2046》有了点皇帝的新装的味道。有些人争着说自己看懂了,然后诠释一番,以示自己对艺术的领悟力;有些人说那是扯淡,说《2046》本来就是拿来唬唬人的,你们还真的当真了想去理解它,其实它就是一部普通片子而已。两边的争论听上去好象以前也发生在对于鲁迅、对于现代派艺术、对无标题的古典音乐等身上。总有人会以看破皇帝的新装的小孩的姿态站出来说话:你们别傻了,人家随便堆一堆废铁,你还真以为是现代派了,被人耍了还觉得是艺术,自欺欺人。
到底是说自己看懂的人在自欺欺人,还是说别人自欺欺人的人在自我安慰,就不可知了。但至少对于无标题的古典音乐来说(例如第几第几交响乐,或者第几第几某某协奏曲,或者斯拉夫舞曲第几号),我是反对用“理解”作为谓语动词的。那种音乐,听的就是一种内心感觉。如果有人一定要说听到《田园》就会在脑海里面浮现出田园风光,听到《1812》就在脑海里面看到了战争场面,那还勉强靠谱。但如果有乐评人一定要说听到《英雄》就会在脑海里浮现出拿破仑,听到勃拉姆斯的第四交响曲就想到什么什么,那肯定是自欺欺人,还是别说出来好,更别把这种“理解”作为标准答案来*教*初学者怎么听古典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