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在潘家园逛了一圈,没买什么东西,有负N多个冲着我"吱"的ppmm们。
只买了一对镇纸,送给我妈。
所谓光绪十七年必然是假的。假做假时倒也有几分诙谐。
摊主开价800,我还价180,摊主马上成交。这时才觉得有些后悔,因为心里想着这对镇纸如果能七八十块钱拿下才是很爽快的一宗买卖。潘家园现在世风日下,没有任何真货不谈,价格也是离谱。他日若有人想去,只管按照自己心里的喜好杀价,开100的杀20也不妨。
这对铜的镇纸,很沉,手感很好,图案很工。我对此种沉且工的物件有特殊偏好。早年我家楼下太原路钱币市场兴盛的时候,特别喜欢1英镑的硬币:小、厚、沉,图案立体感强。欧美的币都很沉。我还很喜欢1美元的硬币,200年国庆纪念版,据说含银。有女王头像的5港元硬币的特色是作三层状,极精致。50日元上的菊花特别漂亮。
相比之下,我国1985年那批图案为长城的1角、2角、5角和1元也颇有稳重之相。往后就每况愈下,菊花图案的新1角简直就是轻如鸿毛,最新的5角也看不到那种高贵的铜红色。巴西、不丹、肯尼亚等国的硬币也都是这样的cheap。
自古以来都是这样的。开元年国力强盛,所铸钱铜多,不易锈蚀,字迹不易模糊,而且铸量大,因而传世最多。清朝的雕母也是极精美的,一枚往往价格万余。古钱中最漂亮的应是北宋的大观通宝。徽宗的书法。印象中好像书法入铸钱者,除徽宗外无第二人了。
古钱水深,深不可测。古钱做旧手法多样,用硫酸泡,用砂石磨,然后埋入地里任其自然锈蚀五年十年,做旧功夫好的极不易辨别,我也买过假钱。商人趋利,只有靠自己一双火眼金睛了。曾想自己该生于前朝时候的琉璃厂,做一学徒,跟着师傅看上十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