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安的思考乐

昨天去新东安上的思考乐买书,来来回回转了好几圈,一本书都没挑出来。书架上的都是俗物。最多的当然仍是经营管理励志类的:各种营销实务,挂着杰克韦尔奇名号的,各种和“执行力”沾边的,各种“xxx的N个习惯”,甚至包括《成功家庭的7个习惯》,居然也标着是Steve Covey写的,荒唐死了。结合最近那则《万人争读的假书是怎么炼出来的》的深度调查,很有理由相信思考乐里面那大片的管理类的书有大半是枪手的。

各种烹调、家政、幼教的书,也占了大片的书架;各种旅游的,又是一大片。自从《藏地牛皮书》这个套路走红以后,模仿者以十倍计,满满的塞满书架,但我一本都不想抽出来看。无非都是“编著”的,所谓“编著”说白了就是copy & paste的,加上占据巨大面积的图片。传记类的…江泽民的那本传记倒是放在堆头最抢眼的地方。其他还有什么能让我想拿起来翻一翻的?没有。切格瓦拉的画传,最新的《城市画报》刚刚介绍过,凭心而论,鸡肋一样的书:没什么内容,很快就翻完了,但看完要扔又舍不得,毕竟那么精美的纸、图片,可如果收着,又是断然不会看第二遍的,搬家的时候一旦箱子太重,它一定是第一批被我舍弃的。哲学类…我想买本《论语》补补,只要那种薄薄的,可以是有注或译的,但千万不要再有更多的画蛇添足。好的牛排,撒一点盐就是很好的调味了,能够把肉汁的味道发挥到顶了,不喜欢加大量的蘑菇酱或者黑椒酱的。满书架的诸子百家相关的书,但就是找不出一本干干净净的《论语》。只有郭沫若的《十批判书》,很朴素的设计,很适合阅读的排版,有八十年代图书馆的藏书的遗韵。

空手而归。新东安的思考乐,就像是倒闭前的21世纪便利店,看上去货架上东西还是很多的,但你想买的什么都没有。

其实近年来好的书并不少。冯象所写的《玻璃岛》和《创世纪》就是极其精彩的,内容充实,取材专一,看得出字里行间是渗透了作者的心血的,作者乃是哈佛大学中古英文文学的博士,字字显功力。历史类的,有一本《那一夜雍正夺嫡》,作者专门研究、收集、比较雍正继位之迷这一话题达几十年,方能厚积薄发,远远不是那些赶着《雍正王朝》热播的应景之作所能及的。还有去年看的《城记》,也是资料充实,写作、排版都透着“认真”二字的。但这些书在思考乐里面都找不到,我都是在乌鲁木齐路复兴路路口那家一开间门面的“季风”或者诸如此类的小书店买到的。

我对小书店的好感始于鹿鸣,复旦那里的一家小书店,书从地板堆到天花板。大的书店总是大而不当,尤其是连锁的、多楼层的,包括:上海书城,三联书店,西单图书大厦,思考乐,贝塔斯曼书友会。街角的小书店经营日益艰难,只能在大书店的夹缝中求生,电影“You’ve Got Mail”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背景。但无论思考乐开多少家分店,无论贝塔斯曼招募多少会员,街角小书店始终不可缺少。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