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读毛选

Jessica有个朋友曾经论及现代中国社会的信仰迷失问题。伊认为,现今中国社会道德沦丧,只以金钱或者官衔为价值取向,不重德才,原因是中国是一个没有宗教的国家,佛教失势,民众因而缺乏信仰,一个高于物质的信仰,一个倡导美德以善行的宗教信仰。伊认为,美国民众普遍信仰基督教,因此整个社会就有较高的道德水平。我说我很不同意伊的说法。且不论美国社会的道德水平是否真的就比中国社会高,也且不论今日中国社会重物质轻道德的取向的原因是否真的是信仰缺失,单论中国民众是否缺乏信仰,我也是反对的。

佛教其实并不是基督教在中国的对等物(counterpart),伊不该把佛教和基督教放在一起比较。佛教虽然是中国第一大宗教,但地位远不及基督教在美国。论对学术界的影响,在美国,由于基督教人士以及观念的影响,一些大学至今无法教授达尔文的进化论,堕胎、克隆人、安乐死等的立法也都让人看到有基督教的影响因素,就连美国总统宣誓就职都是手按着圣经的;而在中国,无论是以前皇帝登记还是后来国家主席就职,都没佛经什么事儿。论时间,佛教汉代才传入中国,南北朝才开始在全国传播;而道教发端于春秋,汉时就已在民众中广为流传,例如东汉时候的张鲁,比佛教基本早了大半个千年;而美国,这个国家索性就是由一批基督徒建立的,《独立宣言》就多处提到上帝,例如:"the separate and equal station to which the Laws of Nature and of Nature’s God entitle them"(依照自然法则和上帝的意旨,接受独立和平等的地位);"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that they are endowed by their Creator 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

基督教在中国的对等物(counterpart)其实是儒家的学说。论时间,儒家学说出现于春秋,到西汉时便已“独尊”;论对学术界的影响力,两千年来所有的读书人读的都是四书五经、经史子集;皇帝或尊佛或灭佛,但没有谁敢离经叛道。相比《圣经》在西方社会被引用的频度,儒家典籍在中国社会生活中被引用的次数,只多不少。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念也都发源于儒家的学说,上至忠孝大义,下至个人修养。例如,孝,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忠,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做人,子贡说“温、良、恭、俭、让”;谦虚,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习方法,孔子说“温故而知新”;以人为本,孔子“不问马”;生理需要,孔子说“饮食男女”;社会责任,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远大理想,大学之道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等。这些价值观至今仍然渗透在中国社会的每个角落。

毛泽东的思想(以及各种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对现代中国社会的影响恐怕仅次于孔子的思想(以及各种儒家的学说)。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农村包围城市,人民内部矛盾,辩证法,事物的螺旋上升,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糖衣炮弹,打持久战,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主观能动性,为人民服务,发动群众斗群众,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等等。这些语汇和思维方式,我们常常会在说话讨论写文章想问题的时候用到,或多或少,自觉或不自觉。

所以说,中国社会并不缺少信仰。中国社会如今过于看重物质生活,有道德危机之虑,只是因为仓廪未足罢了。孔子的思想和毛泽东的思想是中国社会的信仰,正如基督教是美国社会的信仰。

《毛泽东选集》最完整地记录了毛泽东的思想。要全面的了解毛泽东的思想,不能只停留在《毛主席语录》的片言只语上。《毛主席语录》里面的摘录,没有了上下文,意思就有偏差。正如要了解圣经,便要读原著,不能只看《圣经故事》;要真正了解作为文学作品的《西游记》,就不能只看连环画和电视剧,要看原著,看了原著才会发现还有“心猿”一说;要真正了解贝多芬的交响曲,就要听《命运》的全部,而不只是第一乐章,等等。而且《毛泽东选集》里的文章都写的很好:不艰涩,不拒人千里之外,不是那种存心就不想让别人读懂的,不故意使用大概念、抽象词汇,不故意短话长说,用例子也很生动活泼。所以,还是值得花点时间通读一遍的。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