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MSN上给我发过来一道题目:“如果1=5,2=15,3=215,4=3125,5=?看看生活是否把你曾经聪明绝顶的脑子耗费了,请在60秒作答”。我回答“5=43215”,伊说我错了。伊说答案是“5=1”。
无聊的题目,无聊的人。出这道题目的人自以为利用了“if a=b then b=a”的规律,自以为很聪明。没错,等号("=")确实是
- 自反的:a=a is always true
- 对称的:if a=b, then b=a
- 传递的:if a=b and b=c, then a=c
但在这道题目里面,"="不是原来的等号了,而是一个被重载过的操作符,一个很普通的操作符而已,不再具备对称性。这道题目里面的等号其实和一个箭头没有什么区别:“1->5,2->15,3->215,4->3125,5->?”
非常讨厌这种所谓的智力题。我也厌恶在面试中出智力题,至少我自己从来都不问类似“(a-x)(b-x)(c-x)…..(y-x)(z-x)=?”的题目。就算能发现(x-x)=0,又能说明什么?又例如,100盏灯,每隔一个拨一下开关, 每隔两个拨一下开关,……,每隔九十九个拨一下开关,请问最后有哪些灯还亮着。难道回答出来了的就算smart,回答不出的就算not smart?
听说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个年轻人跑到一家大咨询公司面试,老板问了他一个智力题。他听完题目对老板说,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来做智力题的。据说这个年轻人因此就拿到了offer。
过多的问智力题,是面试官自身“阅人”能力不足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