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以前就看到过“纣为象箸”的故事:传说箕子看到纣王开始用象牙筷子吃饭,非常不安,认为商朝将要衰落。箕子说,大王现在用了象牙筷子,将来就一定还要把杯子也换成玉杯与之搭配;用了玉杯,将来一定会追求精美的食物与餐具相配,这样下去,大王的生活一定越来越奢侈,国家将就此衰落。
我一直觉得箕子很强,三千年前就发现了这个象牙筷子的规律。直到今天,这个规律仍然到处可见:例如,有人送了一只高档的手表,如果要戴上,就要陪以相应的衬衫、西裤、外套、皮带、皮鞋、领带,皮夹子也要换成真皮的,然后眼镜也要换成更decent的,然后要用香水,然后发型也要打理,吃饭也必须出入更高级的餐馆,开销越来越大。
两百年前,一个叫做狄德罗(Denis Diderot)的法国人也发现了这个规律。有人送了他一件好看的睡袍,为了和新睡袍相称,他换掉了家具,然后发现地毯和家具不配,又换了地毯。最后他醒悟过来,写了一篇文章来讨论这种消费欲望,文章叫做“Regrets on Parting with My Old Dressing Gown”(与旧睡袍别离之后的烦恼)。结果后人就把这种现象命名为“狄德罗效应”(the Diderot Effect)。
依我看,箕子比狄德罗早三千年发现这个规律,应该叫它“箕子效应”或者“象牙筷子效应”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