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每天坐41路公交车上学放学。那时候的公交车票分四档:5分,一角,1角5分,两角。大部分的人买的都是5分和1角的。1角5分和两角很少有人买,两角基本上是只有从一个终点站坐到另一个终点站的才需要。有意思的是,很多人上车后买票的时候都报完整的价格“5分”或“1角”,而是省略掉“分”或者“角”,代之以听上去颇有些干脆利落的“一张五”和“一张一”。久而久之大家都采用了这种方式和卖票员说话,仿佛老资格的乘客都该是用这种缩减过的“一张五”和“一张一”的说法的。后来公交车票涨价,涨成了1角、2角、3角、4角,大家就继续用“一张一”、“一张二”来招呼售票员。最近几年我很少坐公共汽车了,不知道这种招呼方式是不是仍然流行。有一次在地铁里买票,倒是又听见前面一个人说“一张三”。我猜他一定是在八十年代坐惯公交车的。
我在北京的时候一度被我那个组的缩略语所深度困扰。初到那个组的时候,各种文档里面充斥了令人压抑的缩写:KTS、ATS、STS、KCAT、CCAT、KEX、KCLUS、RV…,简直就是一组灯谜。谜底分别是:KTS = Keyword Technology System;KCAT = Keyword Categorization;CCAT = Cluster Categorization;KEX = Keyword Extraction;KCLUS = Keyword Clusterization;RV = Relevancy Verification。至于ATS和STS,我曾经一度搞明白过,但很快又忘记了。每次在某些文档里面看到这两个缩写,我都要在硬盘里和内部网上爬疏好一阵子才能找到全称。我给自己编写过一个简明缩写指南,但始终无法把这份缩写和全称的对应记在脑子里。我相信我那个组后来的每一个新来的都有过和我一样的困惑。
最近一阵子我被周围的新同事问得最多的两个缩写是ETA和EOD。ETA = Estimation to Accomplishment,翻成中文就是“估计什么时候能干完”;EOD = End of the Day,就是“某天结束之前”,例如EOD tomorrow就是“明天结束之前”。除了这两个缩写以外,我现在所在的这个组并没有其他令人深度困惑的缩写。各个项目、功能和子系统我们都用全程来称呼,最多在字面上简写一下。例如,Financial Reporting for Pay Out,我们平时在Email里面都缩写为PayOut FinRpt,但在各种口头交流时都仍然会差不多完整的念出来:“pay out fin report”,无非就是把Financial缩为“Fin”,理解起来完全不会有困难。又例如,Payer Authentication只是在书面和口头被缩略为“Payer Auth”,而不会被深度简化成“PA”。
我现在的组的简称是MPG,全称是Member Platform Group。不过在美国,MPG最常用的意思是Mile Per Galon,相当于我们所说的每百公里耗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