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晚上,到了后半夜,走廊里都还是不断有人大声说话,大声走路。房间里的大灯,有一天是一点半关的,有一天是十二点半关的。十二点的时候我要关了灯,同屋的几个青年便不答应,说他们东西还没有整理完,还在洗漱。问他们还要多久,告诉你说还要半个小时,少一点都不行。这个青年旅社本身也有问题,没有制定安静时间(例如十点到六点)的制度。所以十二点半关灯也好,一点半也好,都变成顺理成章的了。想要十二点关灯的反而被说是不合群。到了早上,有要早起摸黑出门的(比如要走长途或去登山),就自顾开了闹钟,毫不顾忌把整个房间的人都吵醒。晚上回来晚的,发现床上没有被套床单,就蹬蹬蹬跑到斜对门的管理室,和管理员说要床单的时候也丝毫不收住嗓门。回到房间,鞋子改扔的还是扔,也不轻拿轻放。
这并不关乎我自己的睡眠质量问题,我是开着灯开着电视都照样能呼呼大睡的。这关乎我们这一拨现在二三十岁的人的责任感,关于这一拨人是否能约束自己,是否能为他人着想,即使是在没有明文规定的情况下、环境里。这还关于这一拨人的生活能力。房间里没有开灯的情况下,可不可以凭借窗外和走廊里微弱的灯光迅速的洗脸刷牙铺床换衣服?在出发前准备行囊的时候,是不是需要学会按照每日的用度合理摆放背囊里的物品?
青年旅社也没有尽到自己责任。该设立的制度,就应该设立,比如安静时间。有必要的话,浴室就应该搞成投币的,入住的时候每人每天发两个代币,每个人币四分钟。走廊两边的墙上,在各类相片中间,仍有需要贴一些提示语。务必需要让每个青年人在第一次入住青年旅社的时候就养成正确的习惯,才不会以后到了国外给中国人丢脸。仅仅把墙上贴满求友贴和照片,划出温暖的公共区域,摆上舒服的椅子和沙发,提供上网的电脑和无线,这些都只是表面。如果青年人不能够为他人考虑,青年旅社就有责任创造环境,使青年人在旅行的过程中学会责任,学会考虑他人,而不仅仅是把青年旅社看成是一个廉价、有小资情调的旅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