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里的美国人

昨天去Pro Club游泳,刚下去才游出去一半,被同一条里从对面游过来的一个人拍了一下叫住了。我直起身来,就听那人在那里对我嘟嘟囔囔的,大概意思就是我吓到他了,说我不守规矩,说我下池子之前应该先告诉他一下。我马马虎虎的说了两句alright thanks for letting me know之类的就自己管自己继续游。没想到等我一圈游回来,只看到那人正蹲在池子边上,手里拿着块告示板,等我头一冒出来,他就指着那块告示板让我好好看看上面是怎么写的。我也懒得理他,转身继续。今天又去Pro Club游泳,人比昨天多,每条道都基本上有两到三个人。我这次小心翼翼的在池子边上观望了好一会儿,确保那条道里的人都看到我了,才下的水。游了一会儿,我正靠着边上休息时,岸上来了个人,跟我说I am joining you。我这才反应过来,敢情这真的是这里的风俗啊,下池子前要先explicitly的跟池子里面的人打个招呼说“我进来了哦”的。

想想当年兄弟我在复兴路跳水池游泳的时候,人可比这里的多多了。每天早上六点那场,风雨无阻的,都是些老客人,好些个都上了年纪了,看得出都游了几十年了。那时候大家下池子从来没人打招呼的,只要下去之前看一下下面有没有人,只要有一个人宽的空档,就可以蹦下去了,边上的人也不会有什么意见,顶多就是溅到一点水花而已。至于在池子里来回来回游的时候,只要看清前面不要和人正面撞上就可以了。如果前面有人,双方都会往边上偏一偏,就借过去了。当然偶尔也免不了撞一下,几年时间里一共也就撞个那么个位数次罢了,而且也没见有谁因此受伤的。

感觉在上海游泳跟在上海开车和骑自行车挺像的,很拥挤,大家就是确保自己前面有条出路,除此以外没什么太多的礼让,也没什么太多的规矩,在外国人和刚从国外回来的人眼里,看上去的确满混乱的,但总的来说如果在上海骑车开车久了,也就习惯了,警惕性也高了,倒也没出什么大事。怪只怪美国(尤其是某些地广人稀的州)的交通秩序实在太好,大家也都很礼让,经常是遇到一个没有stop sign的路口,两边的车都相互摆摆手让对方先过。在上海开惯车的人到了美国基本上很快可以适应,比如我;但反之不然,美国开车开惯的人跑到上海,需要一个长得多得多的适应过程。

有时候觉得美国人被宠坏了,生存能力下降了,秩序太好,各种service都想得很周到,政府部门虽然效率也偏低,但是流程很清晰,大家都照章办事,不会发生被来回踢皮球的事情,不需要动脑筋,只要闭着眼睛follow网站上列出来的要求去准备材料,基本上一趟就搞定。超市里的食品也很令人放心,尤其是Costco这种地方,大家都闭着眼睛冲进去,见什么就往推车里抓什么,完全不用担心是不是快要过保质期了,是不是含有不好的成分。商店里都明码标价,打折促销的也写得清清楚楚的,有些时候有些deal实在太好了,让人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怀疑背后是不是有什么猫腻。但只要它写明了no string attached,那基本上就可以放心的捡便宜了,说了没有附属条款那就真的是没有的。就连名声最差的Comcast和AT&T,半年打交道打下来也觉得人家商家挺诚实的,就算有钱多收了,一个电话打过去立马就给credit。哪像中国联通,有人上网4天被收了139小时的上网费,接到客户投诉还振振有词说是合理的。

在这样的不用动脑子不用操心的环境下面,很多普通美国人有点像温室里的花朵,离开了美国估计就很难混了,因为世界上很多地方的游戏规则更复杂,更tricky。而且长年呆在美国,把自己免疫系统都搞退化了。有一种理论是说,美国太干净了,使得美国人的免疫系统长期无用武之地,慢慢就功能不灵了,一遇到花粉、花生之类的就不行了。听上去很像那种进化得很高级的外星人来到地球,只要一离开了他们的飞船,在地上稍微晃两圈就不行了。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