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男人还是做女人

最近有个段子在微薄上转得很火:地铁上一个男孩子对旁边的女孩子说:“谁说不能预测未来,至少我能知道几年后我的孩子姓什么,你就杯具了,还是未知数呢!”那女孩子回了一句:“但是我的孩子肯定是我的孩子,你的孩子就未必了……”

是个好段子,寓意深刻。这个段子其实说出了一个道理:这个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其实是很公平的。

很多公司里面,男性虽然看似在工作上的机会比女性多,做高管高官的是男性居多,但是男性群体的压力也大,有买房的压力,有挣钱的压力,平均寿命也比女性低。很多公司虽然女员工人数少,做到很高级别的也少,但女员工有什么风吹草动的,管理层会紧张很多。在很多地方,组织结构里的diversity是考核高层的一个指标,女员工必须要达到多少多少百分比,当有女员工想要跳槽的时候,领导会花更多力气去挽留,就怕离职的女员工跟HR或者跟外面说些什么,给自己往政治错误上扯。招聘的时候,从某种角度讲,女性求职者也有一定的优势。当有一男一女两个候选人,而且两者个方面条件都差不多的时候,我相信很多公司(尤其是很多美国公司)会选择聘用那个女性的候选人,因为万一那个女的没有被选中,然后告上法院,以equal employment opportunity的名义告那个公司一状,就算最后那个公司能打赢官司,也已经浪费了好多的人力财力,而且搞不好还把自己的名声搞臭了,搞得其他的女性求职者都不来应聘了,就更不划算了。

女性的弱者和受害者形象能帮助女性得到道义上的偏袒。比如办公室里的性骚扰,由于受害方大部分的时候是女性,凡是遇到性骚扰的案件,男性员工便总是默认的过错方,除非接下去的调查能为他洗脱罪名。谁说这不是一种歧视呢?这就好像美国白人警察的潜意识里总是觉得黑人男子是罪犯的可能性更大。虽然这些年来美国警察的官方说法总是否认有这种潜意识存在,但是民间始终相信黑人男性被冤枉的可能性比白人男性高。不仅是性骚扰,凡是女性和男性有冲突的场合,女性往往能占据道义和感情的高地,比如马路上一男一女吵架,围观的不明真相的群众往往会要求那男的让让那女的,否则大家就会说那男的没有风度,没有绅士风度。

很多女人会argue说做女人辛苦,我不否认做女人辛苦,女人要来例假,女人要十月怀胎,生好小孩还要喂奶,然后还要减肥。如果不减,就会变黄脸婆,就会被老公嫌弃,老公就会去找小三,老公就会被小三抢走。可是,抢别人老公的小三也还是女人啊。梁咏琪从邵美琪手里抢来了郑伊健,但到头来要跟郑伊健结婚的是蒙嘉慧。这种事情数数一大堆。很多人会说女人的好时光就没几年,过了二十五岁就要赶紧嫁人,否则过了三十再不嫁就嫁不出去变剩女了。此话不假,但看看女人二十五岁之前那几年,从十八岁成人开始,大都是男生围着女生转,从来就是男生被女生甩居多,女生被男生甩的屈指可数。大学里面,女生看男生的时候眼睛总是长在头顶上的。刚工作那两年,很多女生们总是嫌自己同龄的追求者不成熟,经济条件不好,看不上。正所谓风水轮流转,既然二十五岁之前女人可以看不上同龄的男人,二十五岁以后男人看不上同龄的女人也就很正常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而已。

人类社会几千年,工业社会几百年,其实男人和女人之间已经差不多了,没有谁更吃亏,也没有谁更占便宜。或许只是有些亏吃的比较明显,有些便宜占的比较隐蔽,搞得不好得了便宜的人自己还不觉得自己已经得了便宜了。虽然每个人的性别是生来注定没得选的,但是如果搞一个投票,假设每个人都有一次重来的机会,让每个人选自己愿意是做男的还是做女的,我估计最终结果仍然是一半一半,一半的人愿意做男的,一半的人愿意做女的。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