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没有A/B Testing

A/B testing是互联网公司常用的一种手段,用来帮助在两种不同的方案中做出选择,比如:这个按钮放左边好还是放右边好,字体用11磅的好还是12磅的好,等等。做A/B testing的时候,产品组会随机抽取一小部分用户,比如总用户的10%,然后把其中的一半(就是5%)放到A组,把另一半放到B组。这些用户在打开网站或App的时候,A组的会看到按钮在左边,B组会看到按钮在右边。然后产品组看一下数据。因为这些用户都是随机抽取的,如果A组买的东西多逗留时间长,那就是A方案好。反之,就是B方案好。

可惜在人生大事上没法做A/B testing。比如,到底是中国好还是美国好?要移民么?

理论上来说这种A/B testing要做也是可以做的。我们可以随机找10万个人,随机分成两组。A组五万个人留国内,B组五万个人移民去美国,十年后调查一下这两组人分别过的怎么样。首先不说安排五万个随机抽取的人移民美国的难度。就算这些能搞定,十年后做调查的时候,怎么来衡量“过的怎么样”呢?事业、家庭、金钱、健康、幸福感,这些都要考虑,但各给多少权重呢?

就算最后结果出来了,但那时候的中国已经不是十年前的中国了,美国也不是十年前的美国了,过去十年的试验结果对未来十年已经没多少可参考性了。

既然A/B testing指望不上,那就只能靠不那么具有客观性、科学性的材料做参考了:听听别人怎么说的,看看别人写的心得。每一个单个的人所说的和所写的都或多或少是盲人摸象。所以兼听则明是需要的。但外面的那些文章,大量的是以讹传讹。而很多写亲身经历的,难免掉入“距离产生美”的陷阱。夹叙夹议的,往往会变成“小马过河”:小牛说河水很浅,小羊说河水很深。其实河水就是这点深,到底是太深还是太浅取决于过河的那个人的自身。小马只有自己去河里过一过,才知道河水对它来说是太深还是太浅。毛主席说,梨子的味道要尝过才知道。可是浅尝是不够的。靠出差、旅游和短住是不足以真正了解这只梨子的滋味的。

说到这里,我也不知道我想要说的是什么。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