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forcer 100

我的这副 177cm 的 Nordica Enforcer 100 是 2017 年 11 月在 evo 买的。

买了 Enforcer 100 之后,17/18 那个冬天就带着这副板滑了很多雪,包括和小二一起去了 Whistler,和鹿叔叔、喝水哥和王宇去滑了 Stevens Pass 的几条双黑。Stevens Pass 那次可能是我第一次下双黑。那天雪很好,所以双黑道也并不太难下,加上板宽,每个弯转过去都能被厚厚松松的雪接住,不会一直往下溜,也不需要横切很多。

2018 年 2 月 和鹿叔叔、喝水哥和王宇去滑了 Stevens Pass 的几条双黑

那天雪很好,所以双黑道也并不太难下

17/18 那个冬天还没滑完我就去杭州了。因为工作加疫情,在蚂蚁的那几年基本没怎么滑雪,掰着手指头都能数过来:2019年春节去了次 Whistler,2019年夏天去了新西兰,2020年春节去的奥地利。朱逢霖还带着娃去了一次东北和一次日本,我没去。在杭州那几年,这副 Enforcer 100 就一直放在鹿叔叔家,直到 21/22 雪季。

21/22 雪季,在 Crystal Mountain

我买这副 Enforcer 100 的时候,那几年山上还看不到那么多的 Enforcer。不像这两年, Enforcer 到处可见。去年在 Whistler,Crystal Hut 门口的一个架子上有一半的板子都是 Enforcer。现在经常在排缆车的时候发现前前后后都是 Enforcer。这种情况在排那些 upper mountain 缆车的时候尤其明显,比如 Alpental 的 Edelweiss Chair。

Crystal Hut 门口的一个架子上有一半的板子都是 Enforcer

2017年的时候,山上最多的是 Rossignol 的 7 系列,包括 Soul 7 和 Sky 7,滑的人多,而且辨识度很高。那次在 Whistler 我也 demo 了一块 Soul 7,172cm,板腰 104。之前我的板是一副 Rossignol 的普通入门板,板腰不记得了,大概是七八十左右吧。滑了一下 Soul 7 发现宽的板子滑起来很不一样啊,在粉雪上不那么容易陷下去了,在蘑菇上有种如履平地的感觉。

2017 年 4 月,在 Whistler demo 了一块 Soul 7

后来买了 Enforcer 100 而不是 Soul 7,是因为那年 Ski Magazine 的评测里 Enforcer 100 是全山板的第一名。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水平其实是配不上 Enforcer 100 的。那时候啥都不懂,只知道跟着测评买。

那时候啥都不懂,只知道跟着测评买

我可能一直到 22/23 冬天才找到了滑 Enforcer 100 的感觉。22/23 冬天从雪季开始就一直在滑另一副板:172cm 的 Elan Ripstick 88。滑了半个冬天之后,有一天又滑了一下 Enforcer 100,突然觉得开悟了。

相比之下,Enforcer 100 放开速度下坡的时候不但速度快,而且高速的时候板不漂。滑 crud 的时候,Enforcer 100 有一种“削铁如泥”的感觉,遇到不平的地方或者一团团的雪,直接就碾压过去了,板子不颠簸,也不会被撞的左右晃。

Enforcer 真香,去年我给郑轶嘉也买了一副。小伙子滑的比我好,他配得上一副好板,他配的上 Enforcer。

可惜 Enforcer 100 就要绝版了。Enforcer 系列还在,但 2024 是最后一版 Enforcer 100。从 2025 开始,Enforcer 88、100、110 都没有了,2025 Enforcer 只有 89、94、99 和 104。

我也要跟我这幅滑了七年的 Enforcer 100 告别了。上礼拜买了一副 2023 QST 106,带去 Crystal 滑了两天。QST 106 在 groomer 上没有 Enforcer 100 那么稳,我在 Green Valley 的 groomer 上狠狠的摔了两跤,两次都是因为下坡提速了以后没稳住。但 QST 106 在 powder 的确更爽,以后打算就用 QST 106 滑粉雪、树林、大山,再搞块 SL 板练 carving。

上礼拜买了一副 2023 QST 106,带去 Crystal 滑了两天

昨天把 Enforcer 100 挂到 Facebook Marketplace 上,标价 310 刀。刚挂上去就有好几个人来问。大家都懂的,Enforcer 100 是块好板。

白葡萄酒加冰

西西里岛是个神奇的地方。比如说,西西里岛的有些餐厅里,白葡萄酒不是按瓶或者按杯卖的,而是按扎卖的。

我们在意大利那两个礼拜喝的都是白葡萄酒,并不讲究红肉白肉啥的,因为天太热了,白葡萄酒冰镇着喝很舒服,就像是以前上海夏天的时候喝冰的力波啤酒那样的舒服。所以不管点的是什么菜,一律配白葡萄酒。那天刚到卡塔尼亚,我们找了个附近的小饭店,坐下来照例先跟老板点点白葡萄酒喝。

老板说,我们店自己的 house wine 你要不要尝尝。我说好啊,那就尝尝。老板问,你们要多少,要不要先来 500 毫升的。我听了有点懵,我记得葡萄酒普通的一瓶都是 750 毫升的,小瓶装的是 375 毫升。反正不记得有见过 500 毫升这个规格的。我也没多想,就让老板上了。

过了一会儿老板把酒拿来了,把我惊到了:酒是装在那种装一扎一扎啤酒的 pitcher 里的。我理解了,原来他说的 500 毫升,就是这么一扎 500 毫升。那就喝吧,咱也不是一个讲究人。只是白葡萄酒装在瓶子里的话可以放在冰桶里,那就一直是凉凉的。装在 pitcher 里的,不放在冰桶里,一会儿酒就不那么凉了。

这时候邻桌来了个兄弟,一个人,看上去像是个本地人,和老板一通叽里呱啦的。那兄弟也点了和我们一样的一扎白葡萄酒。就见那兄弟又问老板要了一碗冰块,然后把冰块就直接加在酒杯里了。原来这兄弟才是真正不讲究的人。我们总觉得白葡萄酒加冰是不正确的喝法,但本来喝白葡萄酒就是因为天太热,图个冰镇的凉快。既然酒放了一会儿不凉了,那就加冰呗。

所以,其实,这世界上并没有那么多的讲究。

杭州徒步路线

本文提到的地点和路线都是我在杭州那几年自己走过的。本文中的照片都是我自己拍的。对的,大部分时间我都是背着一个 10 公斤重的相机包徒步的。

我走的最多的是西湖景区,其次是大运河和西溪湿地。这几个地方都在市区或者紧挨着市区,徒步的时候顺便找点吃吃喝喝的都很方便,而且起点和终点的选择非常多,走完了很容易打到车回家。

先重点讲讲西湖景区的路线。西湖景区很大,包括西湖本身以及西湖周围的山。

西湖景区线路1:绕西湖一圈

典型的走法:苏堤(北山街)→ 苏堤(南山路)→ 净慈寺 → 柳浪闻莺 → 中国美院 → 大华饭店 → 湖滨银泰 → 断桥(北山街)→ 白堤 → 楼外楼(孤山路)→ 苏堤(北山街)。

环西湖路线

环西湖路线

一圈走下来 10 公里出头,全程都是平地,走的快点两个小时不到就走完了,一万多步。西湖十景里有八个就在这一圈上:苏堤春晓,三潭映月,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南屏晚钟,柳浪闻莺,断桥残雪,平湖秋月。剩下的两个里,曲苑风荷其实离苏堤也不远。

断桥(背后是吴山的城隍阁)

雷峰塔的日落

大华饭店

南山路的中国美院

这条路线的几种变化:

  • 把苏堤改成杨公堤。总距离会稍微增加一点。我晚上去绕西湖的时候一般都是走苏堤的,因为杨公堤人比较少,有些地方路灯比较暗。杨公堤白天比较舒服,树荫很多。杨公堤最南端有家知味观(杨公堤 10 号),我经常徒步完了去填饱肚子。
  • 把白堤和孤山路改成北山街,距离上差别不大。

西湖这一圈能找到很多吃吃喝喝的地方。

孤山路上有家楼外楼,我挺喜欢的。灵隐寺门口的楼外楼我也经常去吃。很多人都说楼外楼不好吃,是骗游客的。这两家楼外楼的味道嘛,的确是有很多可以挑出毛病的地方,但楼外楼让人觉得还有留着一些八九十年代的那种饭店的感觉,算是吃个情怀。

北山街的新新饭店里面那家餐馆挺不错的,新新饭店本身是个历史建筑,酒店内部和客房装修都是民国年代的风格。

新新饭店的客房

新新饭店里的餐馆

西湖的西北角那里贴着湖边有一大片:湖滨银泰、武林夜市。武林夜市那个夜市本身普普通通的,但那片全都是吃饭的地方。武林夜市边上就是杭州嘉里中心和城中香格里拉,又是无数的吃饭的地方。

西湖景区线路2:龙井村

典型的走法:杨公堤(北山街) → 郭庄 → 上香古道 → 茅家埠 → 龙井路 → 绿茶餐厅 → 茶人村 → 龙井草堂 → 龙井村 → 九溪烟树 → 九溪(之江路)。

这条路线从北到南贯穿西湖景区,全程十几公里,走三四个小时的样子。从龙井草堂到龙井村那段有一些上下坡、要走一些台阶,但整体也还都是平路。

郭庄里的茶室

茅家埠有个小岛,岛上全是鸟

这条路线可以分上下午来走。上午从杨公堤走到龙井村,在龙井村吃午饭,然后再走后半段的九溪。龙井村有很多的农家乐饭店。此外,一路上还有很多其他饭店,主要集中在茅家埠到龙井村这段:

  • 弄堂里(龙井路18号)
  • 五峰草堂(茅家埠龙井路75号)
  • 茶人村(龙井路99号)
  • 龙井草堂(龙井路 399 号)

出了龙井村就进了九溪,进了九溪要走很长一段路才能又遇到小卖部,所以在离开龙井村之前要买点水。龙井村路边有很多卖时令水果的,比如杨梅、枇杷,可以买一点边走边吃。

九溪的红叶

这条路线也有几种变化。

如果想缩短一点路线,可以从茅家埠出来后,经过 7041 工程后在绿茶餐厅的对面上山,到山顶的三台阁。上山全程都是台阶,高度不算高,可能是西湖景区里面属于比较低的山了,比九曜山、宝石山、老和山等难度都低,更不要说北高峰、龙门山啥的了。三台阁有两层,二层的景色很不错,往东可以看到吴山阁。

离开三台阁下山,往于谦墓方向去,那里还有慧因高丽寺和乌龟潭。解香楼(八盘岭路1号)也在那儿。那里就已经到西湖的西南角了。如果沿着八盘岭路再往东稍微走一点,就到了杨公堤,就是知味观(杨公堤 10 号)那里。或者也可以沿着三台山路往南,三台山路走到头是虎跑路,那个路口有家饭店叫浙里本味(赤山苑9号)。

如果是走龙井村 → 九溪的,进了九溪以后,除了一路往南走到之江路以外,还有一些其他选择:在九溪公园那边拐到去理安寺的方向。然后一路往北,去杨梅岭,然后往东去满觉陇和下满觉陇。下满觉陇那里饭店不少,比如有桂语山房(满觉陇路2-1号)以及四眼井的新榆园。

桂语山房的菜单

或者可以从理安寺那里往东上山,走山路往虎跑方向去,最后从虎跑公园出来。那段山路走的人比较少,有些段落是土路,而且爬升的比较多。如果是第一次走这段,最好留足充分的时间、带充足的水,找个天气比较好的时候去。

虎跑公园里的红叶

这个路线还可以升级难度。从九溪出来到之江路后,继续往六和塔方向走:

  • 六和塔 → 虎跑 → 杭州动物园 → 苏堤或者杨公堤,回到出发点杨公堤(北山街)。这一圈下来大约 20 公里。
  • 或者走:六和塔 → 白塔公园 → 八卦田 → 凤凰山脚路 → 鼓楼 → 清河坊。从清河坊继续往西走,就到西湖边柳浪闻莺那片了,然后就可以沿着逆时针绕西湖的路线继续走,一路走回到出发的地方:杨公堤(北山街)。这一圈走下来差不多 30 公里,要走 6 个小时,有将近四万步。

20公里升级版

30公里升级版

六和塔到白塔公园那段有两家不错的饭店:

  • 六和塔公园里面有家 Vallie 酒店,酒店深处有家饭店,吃午饭、下午喝咖啡、吃晚饭都不错。下午太阳好的时候坐在外面尤其舒服。六和塔往东不远处有家叶马茶楼,午饭时间要排队,比较网红,但我不是很感冒。
  • 白塔公园附近有家月芽1934(大慈山1号),环境很不错。饭点时段室内很满,但室外位子还挺多的。这家月芽和西溪湿地那家月芽都挺不错的。

叶马茶楼(背后就是六和塔)

Vallie 酒店里面的饭店

白塔公园到秋天有很好看的银杏树。白塔公园里面有以前的铁轨,搭配上银杏,拍出来的照片很好看。白塔公园里面还有一个龙门吊车,吊车顶上有一个酒吧。

白塔公园的铁轨和银杏

龙门吊上的酒吧

凤凰山脚路那里有个梵天寺经幢。我没去过,但之前看到小红书上有人说从梵天寺经幢后面的山上可以通到一辆停在树林里的废弃旧火车,拍出来的片子还满好看的。但后来有人留言说那条路被封掉了。那里还有一个馒头山社区,本来也想去转转的。

凤凰山脚路到鼓楼,沿途有无穷无尽的吃饭的地方,想吃饭直接高德上搜就可以了。鼓楼边上有家新周记,排队也是排的很长很长的。新周记边上不远处有家江南鱼哥(十五奎巷49-53号)是家小馆子,每次走到那里这家都是我的首选。

西湖景区线路3:灵隐寺

典型的走法:楼外楼(灵竺路)→ 天竺路 → 法镜寺 → 法净寺 → 法喜寺 → 中印庵 → 杭州佛学院 → 安缦法云酒店 → 灵隐景区检票口 → 永福寺(正门)→ 灵隐寺 → 楼外楼(灵竺路)

这一圈不长,其中法喜寺背后上山去往中印庵的是有台阶的山路,稍许有点有氧,其余的都是平路。楼外楼就在灵隐寺门口那片,那里还有家星巴克,还有很多小卖部。从天竺路一直到法喜寺,沿路都是各种茶室、小店。从中印庵下山后到杭州佛学院的那段路周围有很多竹林,挺好看的。

天竺路的小店

在天竺路找个茶馆看会儿书

安缦法云酒店里面环境也不错,从杭州佛学院那边那个门进去,随便可以进,不过客房区域是拦住的。安缦法云里面有两个饭店:兰轩和蒸菜馆。兰轩太贵了,没吃过。蒸菜馆吃过一次,没啥太特别的,主要就是有个比较舒服的歇歇脚的地方。再往前还有一个茶馆。再往前出了安缦法云就是灵隐景区的检票口。我记得如果晚一点去,比如下午六七点,那个检票口就不用买票就可以进去了。

安缦法云里的蒸菜馆

这一圈的几座寺庙都不错,灵隐寺、法喜寺和永福寺是最大最有名的三座。法喜寺里面有个网红拍照点,周末的时候拍照的人会排很长的队,拍出来好看的确是挺好看的。法喜寺有时候会限流,那时候都是要往上先预约的,否则可能临时会买不到票。

法喜寺的网红拍照点

法喜寺边上有家江南驿,应该算是江南驿的老店。那里人老多老多了,中午要吃的话除非是等开门,否则很容易连吃都吃不到,都不是排队的问题了,而是店里会跟你说中午卖完了。如果真的喜欢吃江南驿,比如他们家的叫花鸡,可以他们在杭州的其他店。比如大运河那里也有一家,正好就在大运河的徒步路线上。

江南驿的菜单(2018年)

灵隐寺这条路线的几种变化:

  • 从中印庵下山后,在去往杭州佛学院的半途左拐上山,一路上到龙门山,在龙门山上能远远看到灵隐寺的全景。从龙门山继续往东沿着西山游步道走,经过美人峰,到北高峰。据说毛泽东也爬过北高峰,还写过诗。龙门山上山以及一路到北高峰的山路需要一点体力,上升很多。
  • 从北高峰下山有几个选择,可以去韬光寺,然后下到永福寺。韬光寺大门里面有几棵枫树,秋天叶子红的时候很漂亮。也可以沿着西山游步道继续往东,经过灵峰山、将军山、秦亭,一直到老和山,出了老和云起就是西溪路,离浙大玉泉校区很近了。那里有家小林寿司(西溪路418号)。如果从灵峰山或者桃源岭朝着杭州植物园的方向下山,下了山就是杭州植物园,从杭州植物园出来就是青芝坞。

从龙门山看到的灵隐寺全貌

青芝坞是个民宿和网红店扎堆的地方。那里有家很网红的饭店叫朴墅,我蹭团建去吃过,自己临时去排队是要排很久的队的。我一般自己徒步到那片后总是会去朴墅对门的天伦。那家天伦的菜品挺不错的,醉虾、虾仁、炒鳝丝等都让人很满意,而且不太排队,每次我自己一个人去都是直接有座的,和家里人去也不会等很久。

植物园里面有家山外山,也是我们团建常去的地方。对菜品没啥印象了。

西湖景区线路4:十里琅珰

十里琅珰指的是天竺山、云栖竹径、梅家坞、龙井村、五云山那一大片山。前面的几条线路(环西湖、龙井村、灵隐寺)主要都是平路。十里琅珰这条路线就都是山路了,对体力有一定的要求,而且最好是带登山仗,否则伤膝盖。

典型的走法:老和云起 → 北高峰 → 美人峰 → 龙门亭 → 龙门山 → 石人亭 → 天竺山 → 真际院 → 云栖竹径 → 梅岭南路 → 宋城。全程近 20 公里,累计爬升一千多米,我需要六七个小时。

这条路线有很多变化:

  • 上山的地点很多,除了老和山,从法华寺、报先寺、灵隐寺、杭州植物园等地方都可以上山到达北高峰。从法华寺上北高峰的那条路就是纯上山,没有很多弯弯绕绕,就是不断的往上的台阶,很酸爽。
  • 在石人亭那里可以不往天竺山走,而是下山去法喜寺,然后再上山,过了梵音亭后就会和走天竺山的那条路重新汇合。我一般都往天竺山走。石人亭到天竺山那段路有很多土路,不太好走,但相比起先下山去法喜寺然后再上山,走天竺山可以省掉一些爬升。
  • 在梵音亭和天竺山两条路线汇合的那附近可以直接往东下山,穿过山坡上的大片茶园,下了山就是龙井村。这样就提前结束了十里琅珰的路线。在龙井村可以直接打车回家,也可以往南走九溪,或者往东北去茅家埠,这就是前面的讲的龙井村的路线了。
  • 在十里琅珰 2 号消防蓄水池南边一点,有一条往西下山的路,通往梅家坞,那里有一堆茶室和饭店,然后从梅家坞沿着梅岭南路一直到宋城。梅岭南路是条马路,两边有一些茶园啥的,但总体走的比较无聊。
  • 在真际院那里往西是云栖竹径,也可以往东去五云山,然后从九溪(之江路)出来。然后再有体力的话可以往六和塔、虎跑那个方向继续走,就是龙井那条线路升级难度后的走法。

这里下山就是龙井村

十里琅珰因为都是山路,所以可以买水买吃的地方比较少。北高峰有小卖部,离开北高峰后,不下山的话,就要一直到真际院才有小卖部了。北高峰到真际院这段要带足水。

西湖景区里这些山路上标记还都挺清楚的,有岔口的地方都会标每个方向是去哪里、距离有多少。山上手机信号还行,可用。只要确保手机是有电的,不太会迷路。

西湖景区线路5:宝石山、九曜山、吴山

这几座山我都是为了找机位去爬的。

宝石山在西湖北面,紧挨着北山街。宝石山东边是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有个小小的摩天轮,还有其他一些项目,俗称“北山街迪士尼”。

北山街迪士尼

宝石山的几个亮点:

  • 东南角有个大佛寺遗址,院子里有一棵银杏树。到秋天叶子落满整个院子,非常好看。
  • 蛤蟆峰上面是一大片光秃秃的石头,算是一个 view point,可以俯瞰西湖
  • 宝石山西南角栖霞岭那里有一段可以完整的看到整个岳湖,也就是苏堤、玉带桥、曲苑风荷之间围起来的那片西湖。那里是印象西湖的演出场地,有演出的晚上可以从栖霞岭那边山上免费看。
  • 宝石山北边下山过马路就是黄龙饭店。黄龙饭店里有个雪茄吧,那里雪茄的价格是贵的,但胜在闹中取静。黄龙饭店里还有两家饭店:宴西湖和你别走,评分都挺高的。
  • 黄龙饭店再往北一点,有家方林富炒货店(西溪路78号),我在那里买过很多瓜子、花生和糖炒栗子,他们家的炒货的下限很高。
  • 宝石山南边山脚下的玛瑙寺也是个闹中取静的地方。
  • 离玛瑙寺不远是静逸别墅,在半山腰。人少,两幢很漂亮的小洋房。

宝石山东南角的坚匏别墅

静逸别墅

玛瑙寺

蛤蟆峰上看到的西湖和保俶塔

从栖霞岭看玉带桥

九曜山在西湖南边,紧挨着南山路,就在净慈寺背后。

净慈寺

九曜山上山的口子在南山路上,那个口子也是净慈寺的东北门。从那里上山,一直走一直走就走到了山顶的九曜阁。我觉得九曜阁是整个西湖周围俯瞰西湖全景最好的点。九曜阁上有个茶室,人不多,有一次天冷的时候我上去过,买了一杯茶,老板给了我整整一暖瓶的热水,一杯杯的热茶喝下去就不冷了。那个茶室也有些简餐,可以在室外坐,也可以坐室内。

九曜阁

九曜阁背后就是下山的路,一路可以下到太子湾公园。从太子湾公园的西门出去就是虎跑路,浙里本味就在那里。

吴山不挨着西湖,但也不远,可以从浙江美术馆后面上山,先到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然后往北走,一路到城隍阁。城隍阁是吴山最高的地方,城隍阁上面有吃饭的地方,有单独的有 view 的包间。城隍阁上面四周的风景都挺不错的。

从城隍阁往东北方向下了山就是清河坊、胡庆余堂、鼓楼、御街。胡雪岩旧居也离的不远,从鼓楼穿过中河高架就是。胡雪岩旧居往北不远就是五柳巷。五柳巷也是个历史街区,一般,不去也不遗憾。五柳巷有家网红咖啡馆叫“什么鬼”,地方很小人很多,要等座。

浙江美术馆

胡庆余堂

城隍阁上看到的夜景

鼓楼边上的教堂(鼓楼堂)

西溪湿地线路

西溪湿地都是平地,路都很好走。西溪湿地里面路很多,四通八达的。不过有些路看着地图上有,但实际上被封掉了,就要绕一下路。

西溪湿地主要有几个入口:

  1. 东南角:西溪天堂。中国湿地博物馆、西溪喜来登、悦榕庄酒店都在那一片。悦榕庄酒店里吃早饭的地方挺舒服的,前面的 view 是悦榕庄客房区的房子,满好看的。挨着悦榕庄是悦庄,是一片私宅,建筑的造型挺好看的。离西溪天堂不远还有个天目里,算是个网红的地方,有家网红书店叫茑屋书店。
  2. 南边在天目山路上有两个入口:高庄和周家村
  3. 西南角,地铁三号线洪园站那里有一个入口。那里有家新荣记。
  4. 西边是邬家湾入口。其实那里才是洪园。
  5. 北边在文二西路上是蒋村入口。那里是最热闹的区域。

悦庄

天目里

我去西溪湿地徒步走的最多的是中间那片,福堤和寿堤之间的区域。典型的路线是:从蒋村进,吃个饭,然后往周家村或高庄走。或者是从周家村进,走到蒋村,然后吃个饭。

蒋村有家月芽。往里走点到河渚街那里还有不少临水的饭店,风格和各种古镇都差不多,人在那里很容易就恍惚了,不知道自己是在西溪湿地,还是在朱家角、乌镇还是西塘。

月芽

我去过洪园那片很多次,但都不是自己去徒步的,都是公司开会去。洪园进到里面有家茶室叫“无界”,据说是一个前阿里的人开的。我去那儿开过好多次会。

西溪湿地有很多柿子树(也不是整片都有,是集中在某些区域),到了秋天很好看。还有芦苇塘、小桥流水、河里有摇撸船来来往往,还有各种鸟。每年冬天还有干塘节,就是把水排干了直接抓鱼。我一直想去一次,但一直没赶上。

西溪湿地的鸟

大运河线路

以前我住在拱墅的时候经常走大运河,或者有时候去夜跑。大运河的线路比较简单,主要就是从香积寺到拱宸桥那段,沿着河边走。

典型的走法是:香积寺 → 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 → 青莎公园 → 拱宸桥 → 桥西历史街区 → 小河历史文化街区 → 湖墅北路 → 江涨桥 → 香积寺。

大运河和拱宸桥

白天的小河历史文化街区

小河直街的日落

这段运河有四个可以过河的地方,从北往南分别是:拱宸桥,登云路,大关路,江涨桥。所以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把路线缩短,中间找个地方过河就可以往回走了。

这条线路上有不少吃饭的地方:

  • 院子餐厅(桥西直街68号)
  • 山葵家(桥西直街5号拱宸桥头)
  • 江南驿(大兜路142号)
  • 汉舍小馆(丽水路100号)
  • 信义坊步行街有很多饭店,就挨着江涨桥那个路口

另外,紧挨着运河在丽水路和大关路上有个远洋乐堤港,是个商场。里面有不少吃的。远洋乐堤港也有一家天伦里,还有山葵家。那里还有家靓靓蒸虾,做小龙虾的,他们家的虾很大,生意特别好。但后来我们搬走后听说靓靓蒸虾被停业整顿了,好像是跟洗虾粉有关,有客人吃出事情了。

我要讲的杭州徒步路线讲到这里就讲完了。

把缺点说成优点

今天有一条朋友圈,我点完赞过了一会儿再打开,发现我的点赞不见了。哦,肯定是原来的那条被删了,然后重新发了一遍。至于为什么删掉重发,无非就是原来那条有什么地方要修改一下,要么是文字要修改一下,要么就是有哪张图片要换一下。微信朋友圈没有修改功能,要修改就只能删了重发。

微信是有重大功能缺陷的。

微信朋友圈发了就不能修改,要修改就只能删了重发。但一旦删了,原来的点赞和留言就都没有了。同样是这么大体量的社交网络, Facebook 的 post 就可以编辑。

微信群里的消息也不能编辑。钉钉也不能,但 Slack 就可以编辑。我们公司用的是 Slack,我时常会用到编辑功能。我记得 Slack 的这个功能不是后来加上去的,是一开始就有的。Slack 刚出来不久我就用了,那时候就能编辑,所以后来我去了阿里巴巴,发现钉钉不能编辑发言,顿时觉得很不方便。

至于为什么钉钉不能编辑发言,我的揣度是:刚开始做钉钉的时候没有做编辑功能,后来做大了,就算有用户提出这个需求,代码已经改不动了。一条发出去的消息到底是不是 immutable 的,系统的设计会很不一样。这就好像电商系统里面,如果一个订单一旦下单以后还能要再修改价格或者修改商品(比如数量,或者尺码、颜色),代码就会变复杂很多。

为什么刚开始做钉钉的时候没有做编辑功能?这个估计要去问一粟。我猜当时或许有这么一段对话:

  • 产品/工程师:我们要不要做消息可编辑功能?
  • 老板:先不做了吧,先做一版是消息不能编辑的。如果要把消息做成可编辑的,要多出 N 个人日工作量,发布时间要延后 X 周。我们要小步快跑,不要憋大招。
  • 产品/工程师:Slack 是当前业界标杆,他们是有消息编辑功能的。
  • 老板:那么微信没有消息编辑功能,但大家用微信不是用的好好的吗?微信里面发消息如果有错别字,就再发一条更正一下就好了。既然微信也不提供这个功能,我们的用户都在中国,我们的用户平时都用微信,那么我们不提供这个功能,用户也不会太抱怨吧?
  • 产品/工程师:好吧,那就先不做消息编辑功能吧。

将心比心的说,如果我是那个老板,在那个状态下,我也会这么决策。很合理。先活下来再说,要做 MVP,要小步快跑,不要憋大招。

钉钉还是不错的,后来钉钉终于还是增加了消息编辑功能了,虽然只支持几分钟内的消息重新编辑。微信到现在都不支持消息重新编辑。

我估计微信永远也不会支持消息编辑功能了,也永远都不会支持朋友圈编辑功能了,因为无法回答“做这件事情的业务价值是什么”。增加消息编辑功能和朋友圈编辑功能,需要多少工作量,能提升多少 DAU ,能提升多少点击率转化率,能提升多少用户停留时长,能提升多少 GMV ?用这点工作量换来这点提升,ROI 高吗?

关于微信为什么不支持消息编辑和朋友圈编辑,我相信会有人说那是微信有意为之,是做减法。这个说法让我想起了当年的苹果鼠标。

很久以前苹果电脑的鼠标只有一个按键,在当时的MacOS里面如果要调出右键菜单(context menu)的话,要按下键盘上的 command 键的同时按鼠标。当时我觉得这个设计很不方便啊,但网上很多人硬是要说这个设计的逼格很高,说苹果这么设计就说明鼠标有一个键就够了,说右键菜单并不是一个常用功能。结果,几年后苹果的鼠标也变成左右两个键的了。

不过我估计那些人会说那并不证明单键的设计是不好的,只不过是用户习惯被 Windows 带坏了,苹果修改设计是尊重用户习惯。嗯,总能把缺点说成优点、把坏事说成好事,是一种很重要的技能。

西雅图小腰

大学村早上很安静。

这两周我经常在大学村的星巴克上班。因为每周都有几天是要下午直接从夏令营接了郑轶嘉去足球训练的。不训练的日子就让他做公交车去夏令营,训练的日子我就自己送,送完就待在附近直到下午去接。

送完郑轶嘉开到大学村,九点都还不到。可以舒舒服服轻轻松松在星巴克门口随便找个停车位。这个钟点,有好多空位可以选。大学村早上很安静,有些送货的,星巴克里主要是早起散步遛狗会友的中年人。

这家星巴克开的很早,早上七点就开了。其实还有更早的。派克市场边上有两家星巴克,早上六点和六点半就开了。有一次我们的船停在 Bell Harbor Marina,我早上起来就是去那儿买的早饭,有咖啡,还有热的三明治。还有比这更早的。雷德蒙的 QFC 超市边上那家星巴克早上四点半就开了。那么早,要买到热乎乎的早饭,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星巴克。

在大学村的星巴克上班,也有几个缺点。比如,这个星巴克的网络不太好。我觉得主要原因是在这里上班的人太多了。举目四望,都是对着电脑一坐就坐很久的,还有的塞着苹果耳机做开会状。

还有一个缺点就是会让人分心:来来往往的人很多,而且很多各民族的小姑娘,都露着小腰,让人无法视而不见。以前也来过大学村,没怎么留意,这次因为一坐就是一天,感受比较明显。

我是一个不容易分心的人。以前我们在大学的时候,六七个人一个宿舍,一边有人打牌或者打游戏,一边该干嘛干嘛。我们经常以教员为榜样,传说教员年轻时为了锻炼自己的专注力,经常在长沙闹市街头看书。后来我也给郑轶嘉讲过这个典故,但他好像不太有体会,大概是他不太知道教员是谁。

大学村小腰频繁出没,也不奇怪。大学村就在华盛顿大学边上,这一片本来就是年轻人扎堆的地方。大学村还有一家 Brandy Melville。我查了查,整个华盛顿州就一家 BM 专卖店,就在西雅图的大学村。

以前杭州有家烧烤店叫 “西湖小腰”,离我们公司很近。我第一次去那儿好像是某个团建,第二次去那儿是寄爷的散伙饭。后来还去过好几次。他们的啤酒就放在冰箱里,各色的啤酒,客人自己直接拿着那种超市购物篮去冰箱里拿。

我已经不记得这家饭店的名字到底是 “西湖小腰” 还是 “西湖小妖” 了。可能是叫小腰,因为好像他们家的一个招牌菜是烤羊腰。他们可以来西雅图开家分店,名字我已经给他们想好了,就叫 “西雅图小腰”,就开在大学村边上。

怎么拍月亮

我是看着 Tim Durkan 的照片入坑的。

好几年前看了一些他拍的大大的月亮或者太阳在太空针(Space Needle)背后的合照,觉得好漂亮好震撼。两年前我把整套设备从奥林巴斯换成索尼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 Sony FE 200-600mm f/5.6-6.3 G OSS 这只镜头,打算用这只镜头拍月亮和拍太阳。

这次我自己拍到了满月和太空针的合影,很满足。

月亮有很多拍法,用长焦怼一个大月亮和一个前景是比较常见的拍法。前景的选择有:

  • 建筑物:宝塔、电视塔、高楼、教堂、大桥、风车、城市的天际线、等等
  • 自然景物:比如犹他州和科罗拉多州那些公园里的各种石拱。
  • 飞行物:飞机、鸟、国际空间站、等等。
  • 人:比如站在山脊上的人,背后是一个圆圆的大月亮正在升起。还有一些更加有创意的拍法,比如我见过一张照片是一个人把月亮装进车的后备箱。不知道那是不是p的。

以建筑物为前景拍大月亮是最常见的。因为建筑物的选择很多,也很有当地特色。而且,很多地标型建筑物到了晚上是有泛光照明的,建筑物本身是亮的,这样就容易曝光,拍出来的照片也比较耐看。相比之下,自然景物、人和飞行物 拍出来一般都是暗的,就只有一个剪影。

我见过最震撼的照片是 Moonwalk:一个人在两个山头之间走钢丝,背后是一个巨大的月亮。索尼还有一个宣传片,讲整个拍摄过程,B站和油管上都有,强烈推荐!

下面就讲讲我是怎么拍月亮的。

1. 器材

我的装备主要是:

  • Sony FE 200-600mm f/5.6-6.3 G OSS 镜头
  • Sony FE 2x Teleconverter 增距镜,可以把 600mm f/6.3 变成 1200mm f/13。我拍过几次,如果要拍出很大很大的月亮,还是值得用 2x 来上 1200mm 的,这样出来的月亮的质量还是比 直接从 600mm 的裁的质量好。
  • Sony a7 IV。6100万像素对拍月亮来说特别好用,后期可以裁。

月亮是很亮的。所以你不需要大光圈镜头。f/13也能拍。关键是镜头焦距要长。要拍那种大月亮,400mm(全幅,后面说的焦距都是全幅的焦距)是至少的。我个人觉得 400mm 还太短,强烈推荐 Sony 的 200-600mm 镜头,回去再裁一裁,差不多裁到相当于 800mm 左右,月亮就很大了。

800mm 实拍的月亮差不多就这么大(f/13,1/20s,ISO 800,Sony FE 200-600mm f/5.6-6.3 G OSS +  Sony FE 2x Teleconverter ):

因为焦距很长,所以你需要很好的三脚架。尤其是需要一个可以精确微调的云台。直接架在球形云台上的话,调整构图的时候是很痛苦的,很难微调,稍微动一动就动了太多了。拍过你就知道有多痛苦了。我用的是 “徕图 Leofoto G2 齿轮云台倾斜双轴正负10度全景微调云台”,用来下很合适,推荐。

如果要拍延时的话,三脚架一定不能省钱。我听到过一个说法:你的三脚架的价格应该是你的机身加镜头价格的七分之一。我现在这个捷信(Gitzo)的价格差不多就是七分之一。一分价钱一分货,三分价钱两分货。这个道理对三脚架是绝对适用的。我最早用一个四五百人民币的脚架拍落日的延时,拍出来的后期合成出来抖得不行。换了现在这个 Gitzo 的以后就很稳了。

快门遥控器是 optional 的。可以是无线遥控器,也可以是线控。没有遥控器的话,备份方案是用 timer,我的 Sony 相机有 2s、5s、10s 三档的自拍 timer。我没带遥控器的话就用 2s timer,可以是可以,但还是有遥控器方便。

这就是我的全套(三脚架,微调云台,机身和镜头,没有装 2x 增距镜):

2. 准备

平时多留心你的环境,熟悉你所在的城市。

留心那些地标型建筑物,以及从哪些地方可以望得见它们、距离有多远。要作为拍月亮的前景,建筑物的距离至少要是一公里左右(这还取决于建筑物本身多大),再近的拍出来就太大了(当然,可以只拍建筑物的一个局部,比如一个顶、一个飞檐)。远不是个大问题,几公里是 OK 的。建筑物越远,拍出来的照片里建筑物就越小,月亮就显得越大,月亮和建筑物的大小对比关系就显得更加夸张。

平时还要熟悉月亮在你所在城市升起的位置。月亮一年四季升起的位置是不一样的,变化幅度可以非常大。比如,在西雅图(北纬47.6度),12月的满月是从东北偏东方向(51度)升起的,但6月份的满月是从东南方向(132度)升起的。

举个例子,我是这样准备拍吴山阁的:

  • 找地标。比如,我看中了吴山阁。吴山阁在吴山顶上,四周没有遮挡。我还留心了一下吴山阁是几点开始亮灯的,整个建筑会有多亮。
  • 找机位。这就要结合杭州一年四季月亮升起的位置看。比如,我注意到某个月满月升起的角度正好是大致在三台山上三台阁到吴山阁的连线上。三台山我之前爬过,对那个三台阁很熟悉,上面一层望出去没有树木遮挡,很合适。
  • 这样我就记下了,那个月可以去三台阁拍吴山阁的满月。

有时候去了一个陌生的城市,就要临时找、临时踩点了。可以用一些工具,比如一个叫 TPE 的 app,还有 Google Earth、谷歌街景、等等。但还是要实地踩点。比如去年五月在北京拍血月,我就是临时找的点。我先是想好了要以环球金融中心为前景来拍,然后开始找那个连线上有什么机位。找了几个备选的。然后前面一天我就去实地踩点了,一圈走下来,最后选了在北二环的一座天桥上。

工具是很有用的,尤其是用来计算月亮的高度。我用 TPE,国内很多人用“巧摄”(Planit Pro)。我觉得 “巧摄” 功能更好一点,不过我一开始是用 TPE 的,用惯了,也就继续用。计算月亮高度(高度角)是非常关键的,高度算错了,别人拍出来的月亮正好是在宝塔的尖尖上的,你拍的月亮就在宝塔的脚下或者腰部。尖尖和腰部都能出片,主要是要有把控,不是到了那里以后临时撞运气、拍到什么是什么。因为机会其实并不多。

虽然每个月都有满月,但拍月亮的机会其实并不多。

满打满算,每个月也就三天月亮是圆的。但一般满月前一天不太合适拍,因为月亮升起太早了。月亮升起的时间每天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每天比前一天晚45分钟左右。满月那天差不多是日落的时候月亮同时升起,等到月亮升到4、5度高的时候,那时候天本身还没有完全黑,还是“蓝调时刻”。满月前一天,月升的时候日还没落,造成的问题是:月亮会很淡,月亮要等到升到很高了才会亮出来,那时候已经太高了,离建筑物太远了。所以一般比较适合拍月亮的是两天:满月那天,满月后面那天。

然后就要看天气了。下雨和多云就不行了,月亮被云完全挡住了。我在杭州的时候还有雾霾。冬天有雾霾。那次去拍吴山阁,踩好点了,到了那天摸黑爬上去了,结果没拍到,全是雾霾,连吴山阁都看不清楚,更不要说月亮了。西雅图也是。今年五月、六月,我都踩好点了,但都没拍成,都是下雨。

拍月亮真是靠天吃饭。去年五月在北京拍血月(满月 + 月全食)。本来那天天气很好的。北京本来就雨水不多,那天也是晴天。但到了下午开始起云了。所以月亮升起来的时候是在云后面,等到月亮终于从云后面出来了,已经有点高了,离环球金融中心有点远了。但到都到了,就还是拍了几张:

理论上来说,月圆的那几天,月升和月落都可以拍。但我实践下来发现,如果是在城市里面拍,用建筑物做前景,月落不太合适。主要原因是建筑物本身太暗。月升是在晚上,一般是晚上八九点,这时候建筑物都会有照明,建筑物是亮的。月落是在早上,比如早上五六点。这时候城市里面的灯光都关了,一大早的,外面没有人。没有人看,就不浪费钱搞灯光了。所以,早上拍月落,要么是建筑太暗只能拍个剪影,要么是天已经亮了,建筑是亮了,但月亮就很淡了。因此,除非有条件限制(例如,建筑物的西边是一大片海或者湖,完全没有机位),我都会优先按照月升来规划。

所以,由于月升月落位置的变化带来的观察点的变化,对于某个特定的前景建筑物,一年可能就只有那么一两天的机会可以拍到满月和建筑物的合影。机会并不多,所以要事先计算好,计算好月亮高度,想好构图(到底月亮是从塔尖上过,还是从塔腰过)。现场是可以微调的,机位左右平移几十米,月亮和建筑物的相对位置就能明显改变。

相比之下,日出日落的机会就多多了,因为太阳每天都是圆的,而且每天都有(月亮有时候是白天升起的,基本看不见)。那次在上海,早上跑到浦东滨江拍月落,发现效果不好。于是马上打了个的,火速杀到浦西外滩,拍了几张日出还行。有一张是太阳正好夹在浦东香格里拉和另一幢高楼之间,加上早上云雾缭绕,把太阳稍微遮挡了一点,太阳本身反而质感更好了。

拍太阳的机会真的非常多。今天拍了觉得不满意,明天还可以再来。差不多的时间,角度稍微变一丢丢,机位稍微移动一下就可以了,也不需要重新找机位重新踩点。这是去年春节在普通拍的日落,太阳正好落到明天广场背后。后来那个位置还飞来了一群鸽子,画面极其漂亮,但可惜那时候太阳已经基本上都明天广场背后去了。如果是下面这张上面有一群鸽子,那就太赞了!

3. 现场

现场要注意几件事情:

  • 防寒。车里备一件衣服总是好的。晚上可能风大。风大其实是好事,也很常见,因为风大和适合的拍摄条件是直接相关的。比如,冬天冷空气来的时候会刮风,同时冷空气来的时候会天气放晴,就适合拍月亮。比如,风大的天气就不容易起雾霾,雾霾小,空气就通透,拍出来的照片就好看。
  • 上厕所。因为角度、高度、距离、是否允许公众进入等的限制,拍月亮的位置其实很有限。很多时候在某个地点会有很多人去拍,所以要先去占位子,有时候要提前一两个小时去(有点像在迪斯尼看花车游行和看烟火要提前占位)。如果是有同伴一起去拍,那比较容易,一个人要去上厕所,另一个人看着东西。很多时候我是自己一个人去拍的,就不方便上厕所。所以一般当天就吃的比较少,到了下午还会减少喝水。
  • 防蚊。冬天不需要防蚊,夏天可以随身带花露水。

到了真正拍的时候,拍其实就那么拍十几分钟。月亮是移动的很快的,尤其是在 1200mm 的长焦镜头里,月亮几乎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移动。如果要拍到月亮正好在塔尖上,要用连拍,然后回去选一张在最正中的。不用连拍的话,大概率会错过那种最正中的位置。

4. 对焦和曝光

比较完美的做法是合成。一张按照前景对焦和测光,一张对月亮对焦和测光,然后后期合成。不过稍微偷懒一下也问题不大,可以直接光圈收小一点,比如收到F8到F11左右,然后对焦对在前景上。这样拍出来的月亮也还行。

曝光就要看前景的物体有多亮了。像杭州的雷峰塔,以及北京的环球金融中心,本身挺亮的,所以就直接一次曝光就可以了,只要注意月亮不要过曝,过曝太多了细节就拉不回来了。月亮和太阳不一样,大家看月亮的照片,预期是要看到月亮上的斑斑点点的,因为人眼平时就能看到这些。太阳过曝问题不大,因为人眼本来就看不到太阳表面的细节,我们看太阳(比如落日),看到的就是一个咸蛋黄,照片拍出来也是一个咸蛋黄就可以了。曝光照顾好月亮,然后建筑物本身偏暗的话后期拉一下。现在机身很厉害了,preview 看出来黑乎乎一片的还能给拉回来。如果建筑实在有点暗,那就要包围曝光再后期合成。

5. 后期

后期我不擅长,我一般就是简单的后期:拉一下曝光,拉一下降噪,然后剪裁一下。发发朋友圈、做自己的手机电脑桌面,这点基本足够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