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小K看我的手机,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的。小K说她不需要,她只想把她的Motorola彩屏手机换回早先的Nokia 5110。她说,她只要打打电话发发短消息就够了。她说她不需要拍照,不需要游戏,不需要在手机上看Email,不需要可以存几百个联系人。她说她只存几十个电话在手机里。“那岂不是很多朋友电话进来都不知道是谁?”“没关系,我直接问‘请问你是谁’”,她说。
小K说,很多人手机不离身,整天摆弄,只是想让别人觉得自己很忙。她说她如果有五分钟空闲,她宁可发呆,而不会去摆弄手机。不止是小K,Jessica的老板Runner也是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人。他们还在用非常古老的手机:Gray scale,no camera,no midi ringtone。他们觉得电话就是电话。
小K在跟我描述她的电话理念的时候神情非常淡然,那种感觉,和我在对别人说“我听了十几年古典音乐了,我有两百张CD,我用Discman接有源音箱听他们”的时候是类似的。
曾经有本书叫做《格调》。早年——我的世界观尚未成形的时候——这本书的很多观点决定了我对品位和生活态度的看法。例如,《格调》认为穿着带有巨大的“Harvard”字样的T-Shirt招摇过市唯恐别人不知道自己是Harvard毕业的做法是品位很低的,我很同意。我就是一个无商标主义者,我不喜欢那些Logo很显眼的服装和配饰。Nike,为什么你的衣服和鞋子上的那个钩子都那么大、那么显眼呢?
《格调》认为,比较旧的东西比崭新的有品位。《格调》认为,那些有一点经济能力但是又不算很富有的人,他们处在中间阶层,一方面看不起低收入阶层,另一方面羡慕那种更富有的生活方式,羡慕之余带有很强烈的自卑感,害怕自己如果还在用一支用了10年的旧手表,会被别人认为自己没钱买新手表,害怕别人把自己看成低收入阶层的,因此,出于强烈希望与低收入阶层划清界线,往往喜欢用看上去光亮、崭新的东西。而收入更高的阶层的人,就没有这种自卑感和忧虑,无须用一个印着大大“双C”的包包来证明自己买得起CHANEL。他们只用自己喜欢的东西,哪怕有些破旧了,也无所谓。
我想小K对手机的无所谓是发自内心的,我从她眼睛能看得出来。但其他时候,例如,我在强调自己对音箱器材的无所谓的时候,我是不是在潜意识里面试图要把自己和那些强烈希望把自己和低收入阶层划清界线的人划清界线呢?
简约主义只是中产阶级用来掩饰自己贫穷的幌子,史为夷在我家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