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星期六。一个男的,生在内蒙古,九岁跟爸爸去美国,斯坦福毕业,海归。一个女的,去新加坡工作了两年。团团转的时候,两个人居然是用英语聊天的。太装了…Orz
那个女的的英语,一口新加坡口音。那味道,形容不出的。跟我们组的Raymond一模一样的,像极了。倒也不是每个在新加坡生活工作或者生活工作过的人都会有这种浓重的新加坡味道。我们组以前也有两个人是从大陆去新加坡然后又回上海的,就没有那种味道。那种味道,和香港人的英语又有很明显的区别。今天下午在进贤路,边上一男两女聊得甚欢,我一听就觉得那个男的是香港人,错不了。那种典型的新加坡调调,上次还在岳阳路的一个面包店听到过一次。那次我连头都没回,就对苹果说,那个人肯定是新加坡人。
忍不住还是要鄙视那一对在电视上用英语聊天的男女。英语说得好又有啥了不起的,况且那个女的英语说得结结巴巴的。明明是六男六女,大家都是出生在大陆的,大家都是用中文做母语的,何必跟别人都说中文,偏到这儿了说英语。中国人,一辈子都是中国人。英语再好,中文才是修养。我们公司组这么些从美国回来的华人,就算在美国都生活了二十年了,回到上海,大家吃饭喝酒还是说的中文、上海话。
说中文,才是本色。
就是,中国人跟中国人还说英文的,最鄙视这种人了!
九岁去美国,中文说的不好吧。。
典型的zhuangbility
IB男是本公司的,估计你没有人肉过吧。
个人觉得蛮难一概而论的,我19岁才去的美国,不过现在有时候会觉得口头表达用英语会比较方便,技术方面的内容也是习惯看英语的或用英语交流。但偏文学的阅读和写作确实还是中文更流畅,这方面很多的文章或内容自己也确实无法用英语表达出来,家里书架上也不时添着好容易托人带来的中文书籍(当然都是偏文科类的)。看什么场合吧。特意装当然就不好了,不过也不一定一讲英语就是在装,呵呵,大家都随意一点,why so serious? : ) 重要的是内容,不是形式,不是么?
南宁阿看相约星期陆?伐过,伊拉是老装的。
我也看了,IB的男女都绿一个。
9岁去美国的中文应该很差了,我这里有一个同事,15岁来美国的…和他讲中文..一直觉得他是王力宏..
这还不算彪捍,彪捍的是某人找了个老公,上海人,在美国生活的。和大家交流时用像台湾人一样口音的普通话结结巴巴的说自己听不懂中文。但是,他和某人交流时,每次讲英文,只讲1、2个单词,没听见成句的。